「隐形家务」的痛,眼里没活的人根本不懂
所属栏目:装修攻略 浏览人数:7次 更新时间:2022-10-24 02:13:57 口碑:福州装修公司

提到「家务」,你会想到什么?
可能是洗衣、做饭、打扫?除了公认的几类家务,其实还有很多不被看到的「隐形家务」:
给清空的垃圾桶套上新袋子
把洗好晾干的衣物收回衣橱
掌握日用品的库存并及时补货
……
没完没了,没有成就感,也很少得到赞美,因为眼里没活的人压根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——这些费力不讨好的活,在日本被统称为「无名家事」。
据日本 NHK 电视台报道,日本妻子每天做家务平均要花 4 小时 23 分,约为丈夫的 7 倍,90% 的「无名家务」都由妻子承担。
最先提出此概念的是日本大和房产,他们还做过双薪家庭家务分工的调查,结论值得细品:
夫妻都有工作,在承担家务的比例方面,男性选择最多的是「夫妻3:7」,而女性更多选择「夫妻1:9」。
数据来源:Daiwa House Industry Co., Ltd.
其实这个差值就来源于「隐形家务」吧?丈夫们高估自己的付出,本质是低估了家事总量。
一位日本太太还专门出版过书籍,里面列出了 162 项「老公不知道的家务清单」,可见男女在家务方面的认知差异。
© 野々村 友紀子
很多付出连做的人都未必有觉察,久而久之家人也会觉得理所当然。先消除「无意识」,才能真正谈理解。
不妨就从发现和讨论开始,聊聊那些「隐形家务」的典型吧。
© 日剧《我,到点下班》
家事的前戏和后戏
—
最容易被忽视的步骤。前戏是指,不做这件事家务就没法开展;后戏则是,不做这件事家务就不算真的结束。
#1. 四处搜寻待洗衣物
准备洗衣前,要在脏衣篮之外全屋搜集「漏网之鱼」。需要分辨穿过的衣服是不是该洗了,光靠摸很难判断,还得用鼻子闻闻。
日本主妇@gomi_sutero 专门在 Instagram 开了个账号,收集老公每日的「邋遢罪行」。
#2. 给扫地机器人开道
启动扫地机器人之前,得先把放在地上的东西全部移到桌上或者高处,还要注意避免扫地机撞倒垃圾桶之类的悲剧。
图源 © esse-online
#3. 洗好的碗盘收进橱柜
洗碗机洗好的碗盘,确认干燥后就得归位到橱柜里;同理,晾干的衣物也得收回衣柜。
经常是攒一波碗一起洗,住友@_404 特别定制了一个滑动切换标识。
#4. 清洁清洁工具
倾倒吸尘器里的垃圾,小心翼翼拉出尘盒的一瞬间,还是会扬起灰尘;烘干机每次用完要清理绒毛收集器,每次都要哦。
来自住友@cozy温
#5. 套垃圾袋
如果问一位男士在家承担了什么家务,很大概率得到的答案会是三个字:倒垃圾。但所谓倒垃圾,只要把垃圾带出门就行了吗?最起码要套上新袋子吧!
© 日剧《勿言推理》
家务负值清零
—
很多家务都是在收拾残局,这个过程不是从零开始越来越好,更像先要把负数归零,把不正常恢复正常。
#6. 让衣物恢复原样
家人脱下来的衣服会有各种形状,有时整件衣服会翻个儿,有时秋衣和毛衣套在一起,有时裤子里还藏着袜子……
Instagram © gomi_sutero
#7. 下水口的清理和疏通
说来惭愧,第一次跟人合租我才意识到,地漏是需要清理的。
小时候家里的热水器总是用一用水就不热了,所以总是我先洗澡,接下来是我妈,爸爸最后洗完都会默默清理地漏——这就是典型的「隐形家务」啊。
下水口的黏液太恶心,不妨学住友@一只赤鹿 ,1 块钱买的食品夹就能不脏手。
#8. 清理梳子上缠绕的头发
气囊梳简直是头发收集器,和家属用同一支,但一般都是我清理,谁让咱头发长呢?
住友@Minyi-喜木 推荐这种小耙子,气囊梳清理神器。
#9. 处理食物残渣
杯子里的饮料、碗里的食物,总是剩一口就放在那里不管了,水分蒸发之后变得更难洗。哪怕只是放在水槽里泡上水,也算干人事了。
图源 © esse-online
#10. 清空台面
几乎每天都要重复的一件事,就是清除餐桌、茶几上不该存在的东西。
主妇@gomi_sutero 家的餐桌都经历了什么:裤子、包包、梳子、用完的纸……
库存管理与采买
—
购物也算家事吗?必须算啊。一个家的生活所需,买什么、买哪种、买多少、怎么买划算……思考这些真的很消耗精力。
#11. 计划菜单
买菜之前,要大致想好未来几天的菜单,还要先检查冰箱里的存货,确保所有食材都能在保鲜期内吃完。
来自住友@李壹碗
#12. 日用品库存
牙膏、纸巾、洗发水……各种日用品的库存都得把握。平台大促是补货的好时机,反复计算折扣满减,刚凑完单付款,就发现忘买了一件东西,为了省钱浪费时间。
来自住友@潘狗狗
#13. 补充卫生纸
全家都在用卷纸和纸抽,每次用完替换新纸的却总是我。为了降低更换频次,曾认真考虑过在家放那种商用的大盘卷纸。
住友@月光下的小兔pp 这招也挺妙,在马桶一侧装了宜家强尼斯鞋柜,就近收纳卷纸。
#14. 儿童用品选购
两口之家的东西不复杂,通常只要把自己的生活所需乘上两人份。但有小孩的话,采买工作量会指数级上升,那是一个完全未知的领域。「妈妈群」的作用之一,便是提供消费指导。
住友@龙仔仔儿 从孕期就开始囤货了,湿纸巾、尿不湿、婴儿服堆满一柜子。
家事的精神负荷
—
哈佛社会学博士 Allison Daminger 将脑力层面的家务分为四个层级:① 预计家事所需的工作;② 列出各种选项;③ 从选项中找出最优解;④ 监测最终结果。这些思前想后的过程,比实际劳动更让人心力交瘁。
#15. 利用时间差
为了缩短做家务的时长,往往要同时做几件事来提高效率。比如做饭前启动洗衣机,饭菜上桌时厨房已经收拾差不多了,吃完饭顺便擦个地,最后收衣服……
坂井顺子做了 48 年的全职主妇,每天 5:15 准时起床,忙活到 7 点已经做完 10 件家务,晚上还要准备一大家子 9 人份晚餐。
#16. 物品的定位
准备好随时应对家人「XXX在哪」的提问;而当你要找什么东西时,它却从本该存在的地方消失了,此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没有物归原位的家属。
@gomi_sutero 家的梳子,随时随地可能出现。
#17. 给袜子配对
收袜子的时候如果出现单只的,就要花心思想另一只掉在哪里了。所以现在我都给家属买统一的袜子,随便拿两只都是一对。(反正肯定会越用越少
来自住友@tsy1015
#18. 妈妈的鼓励
孩子在客厅玩过之后一片狼藉,快速复原战场只需要 5 分钟,但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,连哄带夸鼓励他自己收拾玩具,耗时半小时。
住友@嘎光小象 为了方便孩子独立收纳,在玩具柜外侧贴了分类标签,并在内部细化分隔。
#19.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
当我为这些隐形家务忙得不可开交,转过头看到家属躺在沙发上玩手机,心态炸了。我说我怎么负重前行,原来你替我岁月静好了。
© 日剧《我,到点下班》
#20. 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
家属确实分担了家务,但说一步做一步,还有点糊弄,根本不达标。此时的我,想表扬却夸不出口,直说又怕打击人家积极性,只能自己默默收尾。
© 电影《82年生的金智英》
关于家务分工这件事,之前我也采访过几位住友,有一种感受很深刻:心理上的平衡,比形式上的平均分配重要得多。
也有调查显示,经常讨论家务的家庭,对家务的认同和满意度会高出 50%。
家务本身并不是一件醒目的事,让隐形的家务被看见,让隐形的付出被理解,才是改变的第一步。
数据来源:Daiwa House Industry Co., Ltd.
只要我们开始意识到「隐形家务」的存在,就会发现:一个家整洁有序地运转,这不是自然产生的结果,应该称之为奇迹。
如果还有人质疑,做家务有什么了不起?请把这篇文章甩给对方。
最后想说的是,很多时候家务之所以艰难,恰恰是因为不做家务的人,把它想得太简单。